中医煎药文火与武火,先煎与后下分清楚

来源: 东方红星 2020-10-24

中医3.jpg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历代均有总结发展。在汉字文化区域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教育的普及与中医文化的传播,一些西方国家和欧洲国家也在学习和应用中医药为患者解除痛苦。在中国的各级大学、医学院,每年都有很多外国的留学生来这里学习中医,有的学生被中医的奇妙吸引,甚至着迷,读完本科接着读研究生。


    中医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一直沿用。虽然当今中医也借鉴了现代科技技术,但仅用于检查及产品开发,而中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由于中医是几千年来历代医家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仅从书本上学习中医远远不够,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再经过临床实践才能领会和掌握。从这一点看,中医学比仅注重实验验证的西医学要难很多。


    西医是有病了医生才给人治病,而且只有检测出病因才能用药治疗,而检查不出病因或没有现成的药物就不能治疗。比如新冠病毒,以前从来没见过,更没有能杀死这种超级病毒的西药,西医就束手无策。而中医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抗击病毒,使感染病毒的人体恢复健康。


    在用药上,西医往往根据药品说明书给出的用法和用量,把药给病人直接口服或外用。而中药在医生开出药方,到药房抓到药后不能立即服下,而是要经过复杂的煎药程序,制作出药汤才能饮服。在煎药上,一些留学生犯了难。我们中国的普通百姓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尽管医生交代的很清楚,真正自己煎药,很少有人能正确煎药。有的人把药材全部倒入铁锅里烧开就倒出来喝了,岂不知,药效大大打了折扣。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在家里自己煎煮中药。


    中药煎药的方法


    首先,选购煎药的用具。煎药的容器最好选择砂锅、瓦罐,不要用铁锅、铝锅、不锈钢锅。过去要到集市上买砂壶、瓦罐,用木材烧火煎制。现在可到家电商店购买电热砂锅。因为砂锅受热均匀,性质稳定,不容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搪瓷、不锈钢、玻璃制品次之,但是忌用铜、铁、铝等金属器皿,防止与中药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

中医煎药壶1.jpg

    第二,选择煎药用水。在中医古籍中,常常对用水有其讲究,比如井水、雨水、泉水、长流水等等。煎药用水,最基本条件是,水质洁净、新鲜,含矿物质及杂质比较少,并且符合饮用标准。选择凉开水最好,因为自来水常常因为消毒而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可能会与药物发生反应。另外,反复煮沸或者热水瓶里放置较久的水也不可取用。

中医煎药-泡药.jpg

    第三,煎前浸泡药物。煎煮之前,应该先浸泡药物,而不要清洗。中药是不能清洗的,有些患者觉得中药“脏”,反复冲洗草药,要知道中药的一些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的,冲洗会大大降低药效。有些药物通过醋、蜂蜜等炮制而成,清洗会导致这些炮制成分损失,同样会影响疗效。


    也有一些药物含有粉末,如滑石、龙骨等,冲洗会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许多中药材在加工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清洗,而且我们在进行高温煎煮时就已经进行了杀菌。


    中药大多为植物,含有蛋白质和淀粉,蛋白质突然遇热容易凝固,淀粉骤然遇热容易糊化,对药效都有损害。所以,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需要加水浸泡。


    浸泡时,加入高出药面2~3厘米的凉水即可,浸泡30~60分钟,充分浸透,冬天可以稍延长,夏天则需要减少一些时间,防止药物发霉变质。浸泡之后,可能水量有减少,此时可以再加一些水至浸泡前的水量去煎药。因为中药需要煎两次,第二次煎药时的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3~1/2,两次煎煮后过滤出的药液混合之后分两次服用。

中药煎药副本.jpg

    第四,掌握煎药的火候。煎药的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表示小火慢煎,武火表示大火急煎。煎药一般选择先武火煮沸,再文火慢熬。但是药物作用不同,煎煮时间也不同。比如治疗感冒、发热的解表药、清热药,应该武火煎煮,时间短一些,煮开后再煎3~5分钟即可;而对于体质虚弱病人用的补养药物,可以煮沸后再文火煮30~60分钟,将药物的药效完全煎煮出来,药汁浓厚,药力也更持久。其余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火候医生开方时通常会告知病人。

中医汤药1.jpg

    第五,注意煎药的细节。1、煎药的锅要加盖,保证温度。2、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频繁地搅动药物,10分钟搅动一次即可,防止药物的沉淀和煎煮不均匀。3、药液也不要煎得太久太浓,过长时间的煎煮浓缩反而让有效成分流失,同时影响口味,给服药带来困难,也容易导致汤药煮煳。4、煮糊锅的中药服用或者用其剩余的药渣再次煎煮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煮糊锅的药液和药渣必须倒掉,这也造成了药物的浪费。因此,在煎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与火候的掌握。


    煎药前看清药方标注事项


    有些患者拿到处方,发现在某些药物旁边常常见到一些特殊的标注,比如“先煎”、“后下”,这些从字面上看,好像很简单,有人可能认为“先煎”就是先煮,后下就是烧开再下。这可能造成理解偏差。这里加以说明。

    1、先煎。因为有些中药属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贝壳类、矿石类,或者有一定毒性,需要煎较长时间减弱毒性。应把这些药物先煎煮45~6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

    2、后下。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挥发,应该在其它药物煮沸后5~10分钟放入后下的药物。

    3、包煎。一些粉末状、表面有绒毛、黏性强的药物,需要用纱布包裹好,再与其他药物放在一起煎煮。

    4、另煎。一些需要煎服的贵重药物,比如人参、西洋参等,可以单独另炖2~3个小时,煎出的药液可以单独服用,也可以兑在其它药液中一起服用。

    5、烊化。即溶化,比如阿胶等一些胶类的药物,黏性比较大,但是容易溶化,直接和其它药物一起煮会导致粘锅或者其它药物被黏附,影响煎煮。可以单用水或者黄酒将胶类药物加热溶化后,再把煎好的药液兑入处方中其它药物煎煮出的药液中一起饮用,或者将药物直接放入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即可。

    6、冲服。一些研末的贵重药物,或者为了提高药效而研末的药物,或是制成散剂或者液体的药物,在药物旁一般会写上“冲服”,患者可以直接用温开水或者其它药物煎煮的液体冲饮该药。

    7、泡服。药物可以直接用开水或煎好的沸腾的药液冲泡,如泡茶一样,再加上盖子闷半小时,过滤药渣后就可以服用。

    8、煎汤带水。主要指像灶心土等这些容易浑浊药液的药材,或是像玉米须这种质量轻但是用量大的药物,患者可以先煎煮这些药物,取“上清液”,即药液上面比较清澈的液体,代替水去煎煮药方中的其它药物。


    重视煎药,中药煎制的汤剂药效远优于中成药


    在医生认真为患者诊病后开出药方,从药房取来药并不等于已经看完病了。只有把药材按照正确的煎煮方法煎出药汤,喝下去,确保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发挥,才是有效的中医治疗。有的人取回药嫌繁琐没有煎药服用,几乎跟没看病一样,病症不会有变化。如果煎药方法不正确,不仅药效会降低,而且还可能出现用药反应。因此,要重视中医的煎药。

中药蜜丸的制作副本.jpg

    有人说,药店有卖的中成药,买些吃不就完事了。中成药是按固定的配方制作的,是真对某一类相似症状的人群,是否适合某个人服用,要听取医生的建议。每个人的病情、体质、病因等都不同,用通用药物,治疗的准确度较差。而且,多数中成药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药效同单方小锅煎制相差很大。况且,多数药物并没有说明书上写的疗效。有部分人仅用中成药调理身体的不适,而不是用来治病。


(东方红星,文/李烈;指导医生:苗阳 主任医师;资料来源:百度文库,中医文献,西苑医院;2900字)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