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杭村(磕井)地洞住过八路军,铁匠连夜打铁锤钢钎剪刀破袭铁路

来源: 微游枣庄 2023-02-12

农村里地窖31.jpg

 

    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挖一个地窖。所谓地窖就是在地上挖一个用来储藏东西的坑或者洞。地窖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古人云:“春耕,夏耘,秋获,冬藏。” 辛勤劳动一年收获的果实,到了冬天,就要收藏起来。而最好的储存方式是把它们放进地窖里。一是因为地窖封闭,不容易氧化变质;二是地窖相对温暖,不至于被冻坏。

 

 农村里地窖2.jpeg

 

    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支持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是鲁南著名的红色乡镇,涌现了许多抗日志士及红色乡村。

 

    抗日战争时期,滕县县委、情报站、公安局均成立于大赵庄村;南塘村,鲁南人民义勇总队在这里诞生,义勇总队政委何一萍等多名抗日勇士在这里牺牲;沙冯村,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郭子化曾在此指挥抗日斗争。


鲁南人民义勇总队.jpg

 

    村民躲避扫荡的鬼子藏在地窖

 

    磕井村,现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王杭村(建国后把磕井村分为王杭和蒋杭两个行政村),八路军、新四军也曾多次在此驻扎和战斗。村中一棵茂盛的槐树下,有一个“红色地洞”。

 

    在抗日战争前,磕井村杨姓家有一芋头窖。每年秋季,将收获的芋头放置在窖内,经历寒冬直至春节后,芋头仍很新鲜,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用以饱腹,及作为新一年的芋头种子。芋头窖每年均需修缮,窖内可装数百斤芋头。

 

    抗日战争初期,19383月,日军占领了滕县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后,逐渐向滕城东部山区进犯,位于羊庄镇北约2公里的磕井村也未能幸免。这一日,日寇向磕井一带扫荡,人们携老扶幼,向村西北山上躲避。

 

    村里有一户杨姓人家,也跟随大家一起急忙去山上躲藏。大家都躲藏和安顿好了,突然,杨姓人家发现家中的顶梁柱——杨永让未在山上。这下大伙都担心着急了,害怕杨永让遭到日寇毒手。

 

    等到天黑,日寇扫荡回城,大家从山上返回村中。村中一片狼藉,粮食、牲畜损失无数。杨姓家人顾不上这些,着急寻找杨永让。家里四处寻找都没找到,正在大家担心他被日寇抓走时,突然,芋头窖的盖子被推开了,杨永让爬了出来。

 

    原来,当时杨永让正打算和家人一起上山躲避日寇扫荡时,忽然发现村中一独居老人因手脚不便还在家里,在帮忙收拾好正要上山时,却已经来不及了。杨永让急中生智,带着老人躲进芋头窖里,并将窖口伪装好。芋头窖比较隐蔽,且伪装得比较好,就这样躲过了日寇的扫荡。大伙终于放下心来。

 

    地窖扩建成地洞,可藏万斤粮食和几十人

 

    此后,在每次日寇扫荡前,杨家人都要将村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等,接入芋头窖,以躲避日寇。随着日寇扫荡更加疯狂,村长和杨家商议,秘密扩大地窖,以容纳更多的村民和粮食。村民协助开挖,而杨家是木匠出身,用木头在里面做了顶柱,上面用木板做了顶棚,以防止漏土塌陷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容,地窖空间有了较大的提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洞”。可以放置几千斤到上万斤的粮食,也能容纳几十人躲藏。

 

    抗日战争中期,19398月,八路军115685团某连近200人进驻磕井村,连指导员是李恒宗,连部设在杨永让家的地洞中。次年2月,在115师政治部协助下,中共二区政权在大赵庄建立,开展武装斗争,坚决抵抗日寇,党组织发展很快。磕井村在唐朝德、韩复成的组织领导下,有多人参加抗日组织,地下活动频繁。

 

    抗战困难期为抗日志士提供物资和安全

 

    在八路军撤走后,1940618日,区副中队长吴长印叛变,二区政权遭破坏,抗日工作处于低潮,地方恶势力背靠日伪军队,为虎作伥,残害革命干部及抗日志士。磕井村与八路军关系较好的人也深受迫害,村长兼农救会会长杨永让,妇救会会长许华,唐朝德的叔兄,及杨敬义被捕。姊妹团团长蒋连英,区民兵杨敬福、杨敬富、刘玉佩、刘玉美、梁殿珍、刘玉新等逃到山里。


磕井刘行村民兵.jpg

 

    1942-1943年是全国抗日最艰苦的时期,经过五六年的抗日战争,人力、武力、财力都进入了最匮乏的阶段。磕井地洞利用其方便储存物资的条件,为抗日志士提供了物资和安全保障。1944年初,我们的物资、人员等各方面都有了好转,加上全世界反法西斯浪潮兴起,已到了能够反攻的时刻。

 

    新四军四连连部设在地洞里

 

    津浦铁路贯穿滕县,官桥、南沙河、滕县城是滕县境内日寇的重要据点。军区首长指示,要彻底消灭日寇,必须拔掉这三个据点。1944年春天新四军四个连驻扎二区,其中大赵庄后寨住一个连,连部在李子赢北屋;东南庄住一个连,连部在单崇玉家;腰庄住一个连,连部在李荣田的土楼;另外一个连,为四连住在磕井刘行村,连部就设在杨家地洞。

 

    在新四军入驻之初,村民不敢与部队接近,怕惹祸端。为打开局面,部队配合区中队,将该村罪大恶极的主要坏头目押至大赵庄枪决,在枪毙李五麻子大会上次要份子作陪绑。部队在磕井村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关系渐渐好转。四连在磕井村驻扎半年多,完成多次战斗任务。在撤走时,军民关系已情如鱼水一家亲。


新四军嗑井阻击战1.jpg

 

    在对南沙河据点作战时,某军区首长曾住在杨家地洞里。战斗指挥部设在大赵庄李清西屋,作战口令以李清儿子小名“伯党”命名。在这次战斗中,磕井四连的任务是打援,阻击县城来援之敌。战斗打响后,四连官兵英勇顽强,按照战斗计划打退了来援敌人的数次进攻。不料,敌人从陶庄、羊庄前来增援,导致四连的防线出现了松动。如果不能及时堵住缺口,将会导致整个战斗的失利。在连长的带动下,连部所有人员从磕井地洞出发,勇敢向来援之敌冲锋。最终,驻磕井的四连完成了打援的阻击的任务,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四连连长、一名排长、一名班长及三名战士牺牲,长眠在大赵庄,另有多名战士负伤。

 

    铁匠连夜打制工具破袭铁路

 

    1945815日,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反动军队打起内战,为阻止国军北上,上级下达破袭铁路任务,二区的任务是破袭滕县县城至井亭地段铁路,二区破袭指挥部设在磕井地洞内。开始,对破袭铁路认识不足,加上没有经验,辛苦一整晚,敌人很快就能修好,效果不佳。


破袭津浦线1.jpeg


    时任区长的刘刚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利用磕井村铁匠多的优势,让铁匠连夜打制铁锤、钢钎、铁钳、剪刀等工具破袭铁路,并让有经验的师傅传授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为了避免破袭物资被抢走,将破袭的物资运到磕井地洞隐藏,并且根据破袭量的多少进行奖赏。破袭效果明显,铁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有力地迟滞了国军北上的步伐。

 

    嗑井地洞原址

 

    19465月,山东野战军第七师进驻大赵庄一带,磕井村驻扎了部分部队。477月上旬,华东野战军第一、四纵队抵达滕县城外围,围攻滕县城。磕井村村民在唐朝德的领导带动下,纷纷投入这场斗争,有力地支持了滕县解放的战斗。


磕井刘行村地洞原址1.jpg

 

    1948年以后,二区成为解放区,磕井地洞完成了其革命使命,因年久失修塌陷,内仍保存有破袭物资和新四军部分衣物及生活用品。杨家人在地洞塌陷的地方栽植一棵槐树。这棵槐树缓慢生长,根深深扎在磕井这片红色的沃土,如今它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这棵树被人们称为纪念树,这个地方成为红色地洞纪念地。

 

(来源:微游枣庄,原作者:李厚振,张兆登,薛士栋,文章微修改)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