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高血压发生肾衰竭,用中药清利泄浊降肌酐逆转,中医如何治肾衰

来源: 东方红星 2022-01-30

肾病.jpg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是通过尿液形成并排出体外,借以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在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内、外界多种因素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损伤肾脏,就会引起肾脏疾病。


    如果肾病的发病迁延难愈,病人尿液和相关的血液指标出现异常,肾脏病理学、影像学发现异常,或肾脏的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低于60%,统称为“慢性肾病CKD”。慢性肾病如未能及时有效救治,病情会恶化进展,随病程迁延,患者就会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出现尿毒症。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分为四期:(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Scr)在133~177μmol/L;(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肌酐(Scr)177μmol/L以上;(3)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Scr)升至442μmol/L以上;(4)尿毒症期,血肌酐(Scr)升至707μmol/L以上。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慢性肾衰竭通常不能治愈,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主要是利用一些肠道类排毒药物,通过增加大便排毒的方式,暂时降低体内的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水平,辅助一些降压药物和纠正贫血的药物来缓解并发症。这些药物仅仅只能暂时控制表面的症状,而对于肾脏内部的病理损伤并没有修复作用。


    临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以热证、实证为多,后期可伤及正气,一般分为热邪炽盛、火毒淤滞、湿热蕴结、邪陷心肝、内闭外脱、气阴亏损等证型。治疗以祛邪为主,适当佐以扶正,常用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活血化瘀、开闭固脱、救阴敛阳、回阳救逆、益气养阴等方法治疗。


    男子高血压控制不佳发生肾衰,用中药治疗病情发生逆转


    患者xxx,男,25岁。从学生时起就有不良饮食习惯,喜欢喝饮料吃外卖,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上网打游戏。


    在4年前第一次发现自己有泡沫尿,口服药物半年后,由于泡沫尿消失,自行停药。两年前发现血压较高,觉着自己年轻,未规律治疗,偶尔开些降压药吃,服药不规律。2021年9月初,因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到附近医院就医。检查结果显示,血压高,尿蛋白(+++),肌酐高 630umol/L,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伴心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出院,虽然心衰得到缓解,但肌酐却升至800umol/L。医生建议患者进行透析,可以快速降肌酐。


中草药1.jpg


    患者了解到,长期透析会损伤剩余的肾功能,虽然肌酐升高,但检查提示肾小球并没有完全坏死,而是有一部分出现病态,需要改善肾脏内部环境,以便于肾小球恢复。而通过中药调理可以通过药效,恢复肾功能。于是来到某医院中医肾病专家门诊就医。患者下肢浮肿,全身倦怠乏力,有造瘘口周围疼痛,面色黧黑,自汗,腰酸,舌质淡,舌苔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痰湿壅盛,气血不足,肾阳亏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药控制血压、尿蛋白等症状。


    用经方为基础加减,组方药:半夏、草果仁、藿香、茯苓、白术、党参、黄芪、杜仲、山药、山萸肉、熟地、枸杞子、大黄、甘草等,患者服药1个月,肌酐下降,症状减轻,其他指标降到正常。患者出院后继续遵医嘱服药,每月查一次肾功,服中药3个月,血肌酐降到130mmol/L,尿蛋白转阴,感觉身体状况非常好,病情稳定。


    中医点评:患者症状:下肢浮肿,自汗,腰酸,舌苔腻,脉弦滑是痰湿壅盛,肾阳亏虚,水湿不化,以半夏、草果仁、藿香、佩兰、茯苓化湿利水,杜仲、山药、山萸肉、熟地、枸杞子滋补肾阳。倦怠乏力,自汗,舌质淡,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以白术、党参、黄芪补气养血,大黄泻下利浊,甘草调和诸药。以此方为基础方,复诊时,血虚加当归,因腰部痛加黄柏、知母。因蛋白尿加金樱子、覆盆子。病情缓解,舌苔不腻,去草果仁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调理病人饮食,防治贫血发生,调理脾胃,补气养血,使得气血生化有源。化湿导滞贯穿始终,加大大黄的用量。反复泻下可以使病人正气虚弱,加入补气养血的药,观察血压等与肾脏相关的指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使病情发生逆转。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肾衰竭?


    中医专家张振忠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属中医学关格、癃闭、虚损等范畴。血液透析等替代疗法费用高昂,设备复杂,即使发达国家治疗的患者也只占总患病人数的10%,且该疗法存在非生理性等缺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机体代谢产物的排除也是整体功能作用的结果。当肾功能衰竭时,从尿中排出的毒素减少,但仍能通过皮肤、肠道、呼吸等排出一定量的水分及代谢产物。近年来中医药已经广泛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临床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临床分型治疗方法:


中药 疏凿饮子.jpg


    1、痰瘀血滞型。症状:下肢肿胀或肿胀不甚,全身倦怠,乏力,沉重,皮肤颜色晦暗无光泽,口腔粘腻,舌质紫或有瘀斑,舌苔厚腻,脉沉涩。治则:化痰祛瘀,补肾活血,利湿排毒。方药:化痰通脉汤化裁,组方药:半夏、白术、薏苡仁、藿香、佩兰、茯苓、杜仲、肉桂、菟丝子、枸杞子、鸡血藤、甲珠、大黄、陈皮、厚朴、桃仁、红花、甘草等。


    2、气血不足型。症状:面色恍白,四肢厥冷,面目浮肿,乏力倦怠,头晕,心悸,甚至下肢浮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而滑数。治则:温阳补气养血,利湿排毒,方药:人参归脾汤化裁。组方药:红参、熟地、白术、黄芪、当归、茯神、远志、五味子、木香、元肉、生姜、杜仲、首乌、白芍、巴戟、阳火叶、肉桂、茯苓等。

        

    3 痰浊化热型。症状:心烦不安,昏聩少寐,恶心,呕吐,五心烦热,忧思多虑,舌质红绛,少苔或黄厚腻苔,脉滑数。治则:祛痰化浊,滋阴降火,导热下行。方药:化痰解毒汤化裁。组方药:半夏、胆南星、草果仁、佩兰、牛膝、生地、知母、栀子、麦冬、沙参、赤芍、丹皮、葛根等。


    4、阴阳两虚型。症状:倦怠乏力,腰酸肢软,不思饮食,面色少华,眩晕耳鸣,时时欲呕,上午四末不温,下午或晚上五心烦热,心悸,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治疗:滋阴潜阳,清补兼施。方药:归脾汤合六味地黄汤化裁。组方药:黄芪、白术、砂仁、神曲、麦芽、当归、元肉、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甘草等。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490字)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