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诗经》里的“淑女”与“伊人”?

古代淑女2-1.jpg

内美外秀的“淑女”


    《关雎》中让君子“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窈窕淑女”究竟是怎样一种形象呢?


    01 淑女”之美在于“窈窕”


    “窈窕”一词就是大多数人会认为身段苗条。姚小鸥教授在《诗经注析》中把“窈窕”释为“高大”,这怕是很多人不能接受。


    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美”的标准不同。汉代飞燕合德以金盘起舞的“轻”为美;魏晋南北朝以广袖飘飘的风神俊秀为美;唐代多以体态丰腴yú的杨贵妃为美;宋代对女子美好形象的评判是雅致清秀……


    《关睢》中对“窈窕淑女”体态的描绘也应该符合当时人们对美丽女子的评判标准。《诗经》中的《卫风·硕人》中的描写即使如此。“硕人其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硕人,便是身材高大的人。不仅仅在《诗经》中,在其他同时期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对这种“高大”女性美的欣赏,《史记·苏秦传》中的“长姣美人”。


    段玉裁《说文解宇注》中提到“姣谓容体壮大之好也。”试想先民对这种对高大健壮的女性审美风尚是由劳作需要构成的。姚教授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窈窕”即指体态丰满、高大健康代表了《诗经》时代的一种审美倾向。


古代淑女1.jpg


    02 “淑女”之美在于“淑德”


    1.娴静


    当然,窈窕还有另外的解释,《诗·毛传》云“窈窕,幽闲也。”“窈窕淑女”即“幽闲贞专之善女”。贞专、贞定就有一种“安”“静”之态。正如《邶风·静女》中,毛传日:“静,贞静也。”由此也看出当时的审美倾向是娴静、贞定的女子。


    2.善良


    “淑女”的“淑”在《毛诗序》里的解:“淑,善,善良的品质。” 可见,“淑”指的是女子的德行善良。


    3.勤劳


    闻一多在《风诗类抄》中道:“《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诗歌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在古代先民们看来,淑女是要会劳动、爱劳动。


    4.理智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以及“采之”“笔之”,是比兴手法。古人把“流”、“采”、“笔”三个词语分别考证为“寻求”、“采摘”和“择取”的意思,这是比较可信的。可以看作是淑女择偶的一个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淑女对待爱情是慎重、理智的。因此,《关雎》中这位内美外秀“淑女”,怎能不令君子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呢?千百年来也就无可挑剔地成了人们追崇的美丽形象。


    朦胧梦幻的“伊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里的“伊人”究竟是谁?“伊人”的身份,在《诗经》的解读史上,颇有争议的。有人说《蒹葭》是一首纯粹的情歌,伊人就是诗人的梦中情人;而更多的人认为,伊人并非实有其人,它只是一个美好的形象,是诗人人生理想的一种寄托。


    作者本意如何,难以推求,但第二种理解赋予了作品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首先,“伊人”的形象是美好的。“在水一方”四字意味深长,“伊人”远远地在水的那一边。有一种朦胧神秘之美,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像天山之巅盛开的雪莲,又有着让人心驰神往的美。


    第二,“伊人”让人可望而不可及。“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与其说表现了诗人的追求过程之艰辛,不如说是表现了诗人的追求希望之渺茫。因为这位“伊人”,并非通过上下求索就能接近。“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当你靠近她时,却总是发现还在更遥远的地方。她瞻之在此,忽焉在彼,就像镜花水月,不可掇取。诗人追求的是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梦境。


    朦胧神秘,让世人远观而不能近盼,却苦苦寻觅的“伊人”,千百年来成为了人们精神视野中一个美丽迷幻的背影。我们不能因为她的飘缈恍惚而疑惑不前,因为她绝世的容光就在河畔微茫的蒹葭丛中闪耀,足以让我们倾注此生。


    一部《诗经》,塑造了多少美丽的女子,还有如《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对未来怀着美好憧憬和向往的漂亮新嫁娘,有《卫风·硕人》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貌硕人,有《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天真烂漫又羞涩多姿的静女……这些人物形象各具情态,异彩纷呈,值得我们一起去阅读、去领悟。(来源:齐居士)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