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防治瘟疫?建立很多病坊隔离

来源: 历史看头 2020-03-22

古代是如何防治瘟疫.jpg


    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国家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疫情的发展,连日来确诊病例不断减少,战胜病毒指日可待。古代的饮食和医疗条件极为落后,加之信息传播落后,人们又是怎么防治瘟疫的呢?


    上古时期,中国古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虫、蛊、疾年等文字的记载,至于疠字,出现于《尚书》、《山海经》和《左传》,此后关于瘟疫的记载,不断的出现于史书上,有的甚至导致改朝换代,明代的鼠疫,催生了明末起义。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年年征战,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大型疫情不断出现,短短70年,记载比较大的疫情就有16之多,其中好几次是全国性的大流行。唐朝太宗时期,史书记载共有六次瘟疫发生,庆幸的是,由于社会稳定,防疫措施得当,疫病造成危害较小,都被控制在一两个城市之间。


    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建立了隔离麻风病的疠迁所,将患有麻风病的病人集中隔离起来,有效的阻止了麻风病的传播。每一次的瘟疫大传播,都是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宋神宗时期,杭州发生瘟疫,不计其数百姓染病,苏轼在杭州建立很多病坊,实际就是简单的隔离医院。他招募僧人到各个病坊管理治疗,每天早晚僧人按时准备病人的药物和食物,除此之外,人们会在患病人家门口悬挂黑色布条,警示人们不要靠近。而对于急性和大规模传染病,常常会采取强制性封户或者封城,然后将因瘟疫而死的遗体掩埋或焚烧,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除病人外,接触过病人的人也要被隔离。


    《晋书.王彪之传》中就有朝臣家有时疫,染疫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的记载。这也是今日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来源:历史看头)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