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领导到北大医院急诊科调研,着力解决“急诊病人一床难求”

来源: 东方红星 2019-12-11

北京市人大代表市卫健委调研北大医院急诊科.jpg


    北大医院讯 近日,根据年初全市人大会上李远方、熊辉等代表联名提出的“尽快解决急诊病人一床难求”建议,北京市人大代表会同市卫健委领导一行30余人到北大医院急诊科进行调研。由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公室副主任胡姮主持召开了座谈会。


    “急诊一床难求”的现象折射出一线大城市医疗卫生领域资源配置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好,需要从领导到基层单位的一致努力。人大代表为人民谏言,北大医院践行为民服务使命,为北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努力实践,勇于尝试。


    当天上午,该医院急诊科主任熊辉、副主任汪波、刘斯、科护士长张建霞等陪同人大代表分组对急诊科进行实地考察,代表们认真走访,从分诊台到输液区、留观病房、抢救室和监护室,详细询问了病人的分诊分级情况、住院、留观及转诊、危重症抢救等救治流程,还调研了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急诊科室建设、急救资源转运效率等问题。调研团召开了座谈会,探讨解决方案。


  座谈会上,急诊科熊辉主任首先向各位代表汇报了科室工作现状和急诊医学发展面临的调整和机遇。急诊科一线的医护人员,就急诊病人院外、院内急救衔接、急诊患者滞留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市人大代表李远方介绍了提案的形成过程:“尽快解决急诊一床难求”的建议被归属到《完善院前医疗服务急救体系和提高急救服务和水平》的议案中,“急诊一床难求”可能是共性问题。她建议,在急诊急救诊疗项目的收费方面应与门诊有所区别;针对患者长期滞留急诊的现象,调整医保政策,医保政策在减轻患者医疗花费负担的同时,考虑急诊就医现状和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引入第三方机构,深入调研评估分级诊疗的落实情况,让分级诊疗真正向前推进。


    她特别谈到,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作为患者家属的亲身经历,切实感受到北大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以及对患者的关爱;同时为北大医院真实呈现现状、不回避存在的问题,感到由衷的称赞。


    市人大代表原钢、李明霞、雷达会上发言,针对公立医院建设、医保政策以及社会责任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从医保政策、医疗相关法律、报销和收费等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应尽快完善分级诊疗等相关制度,从法律层面保障医务人员权益;院前、院内衔接应该有智能化网络平台资源,从而及时了解各医院床位情况;把改革和担负的责任结合起来,把社会责任与院前、院内责任结合起来;基于数据分析,考虑加大公共财政对医疗的投入。


    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勇的发言,分析了院前、院内衔接的现状,提出未来需要改进的问题,如各医院之间信息不公开、不对称等,通过急救中心“120”单一集成平台单元共享院外、院内数据,对接患者信息,告知可能的预期等候就医时间;探索制定院前按病种、病情的分级标准和收费标准,提高急救车运行效率。希望政府把急诊急救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对医疗的投入,切实解决急诊疏解这一世界难题。


    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华表示,感谢各位人大代表关注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及疏解急诊一床难求问题,感谢诸位人大代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同时感谢北大医院在落实《改善卫生服务行动计划》方面做出的努力,“看到了很大的进步”;他提出,院前急救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健全考核机制,完善绩效考核等。他表示,对人大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市卫健委会进一步和医保局沟通研究,拿出可行方案。


    调研历时约3个小时,各位代表和领导对急诊医疗遇到的困难都有了真实的了解。座谈会由胡姮副主任总结发言,她建议各相关部门应尽快改善院外、院内急救的信息化对接,针对分级诊疗这个系统工程,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加强基层能力的建设,促进院内及医联体流程制度的落地。她表示,本次调研中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将为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研究当前问题提供基础依据。


    北大医院院长刘新民代表医院发言。他感谢各位人大代表前来医院实地调研,为医改出谋划策。他表示,医院非常重视急诊科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急诊医护人员的付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医院积极应对难点,在疏解急诊患者上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与医联体对接等。刘新民院长建议,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待遇,留住人,可缓解大医院的压力。在体制理顺的情况下,让基层医院能接得住、留得下患者。希望人大代表呼吁,加强医疗卫生经费的投入,做到统筹全市一盘棋。(东方红星,文/李烈;资料来源:北大医院急诊科)


0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